如何形成人格全景?
作者塞缪尔·巴伦德斯(Samuel Barondes),生于 1933 年,是美国神经病专家、神经科学家,加州大学(旧金山)心理学教授,美国科学院医学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巴伦德斯主要研究分子神经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曾发表过 200 多篇论文,H 指数高达 80+。著有通俗读物《人格解码》、《分子和心理疾病》、《情绪基因》、《胜过百忧解》等。
巴伦德斯学术功底深厚,轻而易举把大五人格整合到日常实践中,通俗好懂易操作。
大五人格特质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刘易斯·格登伯格(Lewis R. Goldberg),曾极力公开支持词汇假设(lexical hypothesis),即任何重要文化人格特质都将以该文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格登伯格将八十年代早期心理学家归纳,描述人格的词汇的五个大类,称为「大五人格特质(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一
大五人格特质,又称大五性格模型(The Five Model,FFM),是现代心理学中描述最高组织层次的五个方面的人格特质。五类人格特质包括外向性(extraversion,E)、宜人性(agreeableness,A)、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C)、神经质(neuroticism,N)和开放性(openness,O),简称 OCEAN。从个人性格发展角度上来说,「大五人格」在进入职场后大约四年趋于稳定,即使经历重大人生事件,成人的性格特质也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二
在最初 1985 年设计的 NEO PI 人格量表基础上,美国人格心理学家罗伯特·麦克雷(Robert McCrae)与保罗·考斯塔(Paul Costa)一同研发出了 NEO PI-R(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人格量表。该问卷采用短句,从而消除了单个词汇所隐含的歧义;问卷对大五人格中的每个维度进行测量,把每个维度(domain)分为六个层面(facet),深入到具体的性格差异。NEO PI-R 在跨年龄、跨文化,以及采用不同测量方法都是有效的。
结合不同版本 NEO PI-R 的表述方式,大五人格的六个层面可以归纳为:
- 外向性
- 热心、友谊(容易交朋友)
- 爱交际(喜欢与其他人为伴)
- 自信心(喜欢担当)
- 有活力(喜欢忙碌)
- 寻求刺激(喜欢刺激)
- 积极的情绪、愉悦感(很容易感到开心)
- 宜人性
- 信任(认为人们都是好心的)
- 坦率、道德感(直率,避免欺骗)
- 利他性(觉得帮助他人很有价值,不剥削他人)
- 顺从、合作(喜欢协商而不是对立)
- 谦虚(不吹嘘)
- 温和、同情心(善良,富有同情心)
- 责任心
- 胜任感、自我效能(能做出成就)
- 秩序感、规矩(很有条理,制定计划)
- 责任感(十分可靠)
- 努力追求成就(为卓越而努力工作)
- 自律(有意志力)
- 深思熟虑、谨慎(花时间做决策)
- 神经质
- 焦虑(容易感到害怕)
- 充满敌意(容易怨恨)
- 抑郁(容易沮丧、悲观)
- 忸怩不自然(因为害怕被拒绝而害羞)
- 冲动、缺乏思考(不易抑制冲动)
- 脆弱(因压力而失去平衡)
- 开放性
- 幻想、想象力(竭力想创造一个更为有趣的世界)
- 审美、艺术兴趣(喜欢艺术和自然的美)
- 情感、情绪(能意识到自己的情感)
- 行动、冒险性(渴望尝试新活动)
- 思想、智力(喜欢思考)
- 价值观、自由主义(常常挑战传统)
五个维度更易察觉,而三十个层面更有质感,可以从上到下,先凭直观感受判断维度值高低,再进入层面捕捉突出的特点,并以事例佐证,形成更精确的判断;反之五个维度更简洁抽象,可以从下往上,将层面的得分累加到各维度,形成一个简化版的人格图景。
这里有一个免费的 IPIP NEO-PI 测试,包括 300 题完整测试和 60 题简易测试,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John Johnson 教授维护。
十大人格类型
日常生活中,人们会用一些词汇方便地总结了某些显著的人格特点,例如交际花形容擅长交际性格外向的人。心理治疗师意识到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词汇非常有用,于是总结出了十个特别有用的词汇,即十大人格类型(Top Ten Personality Type)。
《美国心理治疗协会诊断和统计分析手册》(DSM-IV)简述十大人格类型如下:
- 反社会型:不尊重他人且侵犯他人权益
- 回避型:社交回避,有自卑感,对负面评价高度敏感
- 边缘型: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及情绪都不稳定,非常易冲动
- 强迫症:过分追求条理、完美主义和控制感
- 依赖型:过分需要被照顾,顺从和依附他人
- 表演型:过分寻求情感和关注
- 自恋型:夸夸其谈,需要他人赞赏,缺乏同理心
- 妄想型:不信任、怀疑,恶意曲解他人目的
- 分裂样型:远离任何社交关系,情绪表达受限
- 分裂型:对亲密关系感到非常不舒服,认知或观念扭曲,行为乖张
分析他人的人格时,先凭直觉将其归为十大人格类型之一,或者根据其外号和对其的评价判断可能人格特质,再由此思考大五人格特质,这样比没有假设单纯对照大五人格的三十六个层面更有效。
例如,一些只想做自己,对社交不感兴趣,不在乎别人怎么想,缺乏性欲,唯一想的是实现梦想,外向性低可能属于分裂样型或分裂型,但根据其不厌恶别人、不会焦虑的特点,可判断他属于分裂样型。基于分裂样型假设,可找到观察的重心,例如分裂样型的人容易患抑郁症,可能难以获得积极情绪。
性格形成
性格多样性有其深层根源,既受限于基因,又受后天环境影响。
一
性格不是通常认为的,有些性格是好的,有些性格是坏的,例如高宜人性是好的,高神经质是坏的。
环境随进化过程不断变化,人类彼此竞争,相同竞争策略在不同环境下有得有失。这一过程会选择适应不同条件的基因变异(其中包含影响人格的基因变异),决定不同人格的基因在环境变迁中积累,达成一个个稳态。
例如,在外向性上得分高的人喜欢和他人密切交往,喜欢有机会担任要职,容易获得性伴侣;但太过密切的关系会带来相应的风险,担当要职会招致嫉妒和反叛,高刺激寻求会更容易发生事故,牵扯进犯罪。
二
既然人格受限于基因,许多人格特质与生俱来,成年后也很难改变。
例如,属于分裂样型的人,情绪表达受限,在他家族中通常能找到相似人格特质的人。
又如,杰洛米·卡根的系列研究发现,儿童 2 岁和 7 岁时不愿意与不熟悉的人接触,成年后大部分仍然不愿意与不熟悉的人接触。
三
即使基因一模一样的同卵双胞胎,基因表达也不同。例如,大脑神经网络就有巨大差异。
人类大脑不像其他组织一样,每个细胞在组织内有确定的位置。受精卵分裂时,会产生很多原始的神经元,他们通过启动和关闭特定的基因,选择性的对一些化学信号作出反应,在化学信号的指引下,游移到指定的地方。这些神经元到达目的地后,就开始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联结,形成神经回路和神经网络。神经回路的成熟,并不是靠形成新的联结,而是用进废退,这一情况大多发生在胎儿期和出生后最初几年,少数发生在成年之前。
人格虽源于基因,但仍能够做有限的改变,尤其是成年前的经历对一个人的人格有很大的影响。
美德
由克里斯托弗·皮特森和马丁·塞利格曼为首的一小群心理学家,反对高登·奥尔波特坚持用一种完全描述性的方式去使用人格(无视品质好坏),在一项针对东西方主要宗教和哲学传统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对很多优秀品格存在普遍的认同和赞许,所有文化都高度认同的优点可归纳为六大类:
- 节制,诸如自我控制和节俭的优点
- 勇气,勇敢和坚持的优点,面对内外阻碍时有助于实现目标
- 人道,善良和爱的优点,关爱他人,友善待人
- 正义,公正和公民意识,有助于集体生活
- 智慧,开放的心态,热爱学习,有助于知识的获取和运用
- 超越,敬畏和精神力量,有助于与宇宙相连,提供生命意义
心理医生罗伯特·克洛宁格对此有自己的分类:
- 自我指向性:指对自我的控制,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目的、有责任、有很多资源的人,与节制和勇气相重叠
- 合作性:指有同理心、怜悯心和原则性,有助于和他人建立互惠关系,与人道和正义相重叠
- 自我超越性:指意识到你是宇宙的一部分,是精神、智慧和理想的综合体,与智慧和超越相重叠
人类往往不满足于「真」,喜欢把他人绑上善恶的标签。为避免自身偏见影响评价他人品质,可以对照六大美德判断他人的品质。
个人神话
虽然借助大五人格模型、十大人格类型、六大美德等工具,可以获得他人格特征,但是这些只是数据,记不住,用不上。此时,便需要故事来充实他的人格全景。
心理学家丹·麦克亚,给「人们所构建的关于自己是谁的个人神话」一个术语,即人格同一性(identity),包括关于过去的想法和对未来的希望等。关注他人的同一性,聆听他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容易产生同理心,会促使你思考在他的境况下自己会成为怎样的人,有助于澄清对其品格所做的判断。
人格全景
巴伦德斯在全书的末尾梳理了一套形成人格全景的实践策略:
- 记住人类共同的人性和人格发展的共同方式
- 形成一个大五人格轮廓,并注意那些明显的特质
- 寻找潜在的人格问题类型
- 运用普适标准和文化标准进行道德评价
- 聆听他人的故事,并将此与你所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
- 整合你发现的所有信息
最后,希望这个实践策略能够为你添加社交佐料,让你不再厌恶社交聚会,在人世间遇见更多精彩的个体。
参考
- 人格解码 (豆瓣)
- Samuel Barondes | UCSF Profiles
- Samuel Barondes - Google Scholar Citations
- 五大性格特质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 Wikipedia
ChangeLog
- 2019-07-27 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