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初识社会学

什么是社会学

默顿的具体论点是,我们可以把社会理解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文化和社会结构。文化告诉我们两件事:我们应向往什么和我们应如何表现。结构描述着权利、财富和地位的分配。

从结果视角看,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的一门实证性学科,社会制度是社会总体结构的主要要素。

从另一个过程视角看,社会学有四个基本部分:个人、社会、个人与社会、差异性的后果,社会学是对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差异性后果的系统研究。

  • 个人是怎么实现社会建构的,我们如何理解自己和世界,如何让生活富有意义,如何选择未来的道路。
  • 社会分为结构(包括关系与社会网络)、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认知文化、规范文化)、互动(包括我们的结构地位内部文化资源的交换)。
  • 个体与社会相互影响,社会影响个体的自我建构,同时个体具有能动性,能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影响社会。
  • 差异性后果是指经济、社会与文化资源是如何分配的,它们为个体所创造的怎样的机会和障碍。

社会学研究有两个立场,客观分析的科学社会学立场,以及积极投入的改革社会学立场,后者在和平年代比较沉寂。

社会学的中心线由三部分构成,现实是在社会中构建的、我们的行为具有隐蔽的社会原因、大部分的社会生活具有深刻的讽刺意味(不曾预料的后果),在中心线之外悬挂着许多主题,诸如阶级结构、家庭、教育等。

不可绕过的三巨头

涂尔干、马克思和韦伯。

涂尔干,证明了社会学可以用科学演绎法获得研究结果。在涂尔干之前,自杀被人们视作一种个体的选择,涂尔干比较了部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社会经济地位对自杀行为的影响,证明了社会力量能够影响像自杀这样极端的个人选择的行为。从而涂尔干证明了社会塑造个人。

涂尔干关注工业革命到社会的影响,关注集体意识(一个集体共享的一套观念、信仰和价值)、劳动分工(生产的专门化程度)、社会团结(社会各部分相互联系和稳定程度)。

马克思关注的是工业革命对生产的影响,他与涂尔干最大的分歧在于,涂尔干强调相互依赖的有机团结(一个汉堡生产中体现的社会合作)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而马克思把革命(彻底推翻既有的社会关系)看作实现美好社会的唯一途径。涂尔干关注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马克思更进一步,他认为这种影响威胁到了人类本身。

马克思做的主要工作是分析资本主义,预言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社会主义必将到来。马克思做了五个预设:人类必须生产,生产使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类,我们把自己投入到产品之中,经济基础决定社会(上层建筑),短缺和分配是现实美好社会的障碍。

前三个预设体现了马克思的劳动力概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隐含意义是社会关系制度是为统治精英利益服务的,资源的稀缺性和分配的不均衡会让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冲突逐渐严重至难以为继。

韦伯,认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经济决定社会的观点过于简单,他认为思想和信仰也会影响我们的行动。首先,韦伯在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了以工作伦理为核心的新教(人类要在上帝安排的职业、天职中努力工作,资本主义精神)促进了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进一步,韦伯建立了更一般的权力(即使他人反对依然能够实现自己意愿的机会)理论,他将合法权利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型权威(父母对子女)、人格品质型权威(领袖的影响)和法理型(科层制)权威。

马克思认为经济资源是唯一的资源,韦伯提出了阶级、地位和党派的多维权利观,现在社会学在此更近一步,提出了更高明的社会资本理论。

学习社会学的两个收获

如何了解社会文化和社会结构?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不同群体的消费选择、流行传闻、娱乐偏好等等社会生活方式,来了解社会文化和社会结构。

举例来说,通过分析不同群体的消费选择,我们可以发现消费行为如何反映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例如,高收入群体可能倾向于选择奢侈品,象征财富和地位,而年轻群体更可能偏好个性化商品,以展示独特的自我表达。这些消费偏好揭示了群体的价值观和身份构建。

流行传闻也是一种反映社会文化的窗口,比如,关于健康和生活方式的传闻往往与公众的健康焦虑和社交需求相关。这种传闻背后往往隐藏着对科技进步、医药知识的信任与质疑,展示了社会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和对不确定性的集体反应。

在娱乐偏好方面,不同群体的选择如电影、电视节目或运动偏好等,也常常与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比如,喜爱历史剧的观众可能关注文化认同和国家历史,而年轻人偏爱的科幻电影则可能代表着对未来技术和社会变革的好奇与期待。娱乐选择既反映了人们的兴趣,也揭示了他们对未来的渴望和对当下的集体想象。这些都为我们理解社会文化和结构提供了生动的切入点。

社会学的想象力

通过社会学的想象力,我们可以看清个人生活与社会结构的联系。比如,马斯克的影响力并非仅源于个人成就,而是得益于现代科技、资本市场的全球化等复杂的社会力量。我们是否能与这样的人物产生交集,反映的不只是个人能力或机遇,而是我们所处的社会地位、职业网络和文化背景如何塑造了我们的交往圈层。

类似地,决定我们是否周一去公司上班的,不只是个体的意愿,而与工作制度、劳动文化和社会规范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按周上班的结构是工业化进程的产物,折射出社会对生产效率和时间安排的期望。如果能意识到这些制度并非自然而然,我们就更容易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倡导弹性工作制、远程办公等新型模式。

社会学的想象力赋予我们“跳出日常”的视角:它提醒我们,个人的选择往往被更大的历史、经济、政治因素所塑造,让我们不仅关注自身的处境,更审视我们所身处的社会结构。这种思维方式帮助我们理解自我,同时发现个人与社会的深层联系。

Ref

  • 《社会学的邀请》
  • 《牛津通识读本:社会学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