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类读物的阅读方法

阅读非虚构类的读物,不管是论文、书,还是微博上的文章,其目的都是获取信息。当然,阅读过程中,除了信息还会获取到其他很多东西,例如愉悦、解惑等等,但这些都源自信息,源自对信息对理解和思考。

既然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那么我们大可不必像阅读虚构类读物一样兼顾文本的美感,此时很多简单粗暴的手段都可以用上了。

首先,可以剔除很多不必要读的部分,例如作者不擅长的领域、没诚意的领域等。当下知识大爆炸,缺的不是知识,而是获取知识、消化知识的精力。某一篇文章、某一本书在其所处的领域中都是九牛一毛,我们只需在茫茫沙海中挑选其中的宝石来观赏。没有识别宝石的慧眼也没有关系,每个人起码可以做到筛选手头的知识,先读最有价值的,读完这些你可能会发现周边的其他资源,再重新评估,读最有价值的部分,如此反复。那些积攒在手里的一直没机会读到的,就让它继续呆在那里就好。

对待在同等有价值的读物时,也可以再次区别对待,优先读文本更优美的,可读性更强的,篇幅更短小的。这一步评价可以主观一些,毕竟是为了提升阅读体验,标准只能是自己的。但是,人们的审美往往共性大于差异,这里也可以总结出几条共性。例如,语句短小的比语句冗长的清晰、好读;文章结构清晰,结尾有总结#读书# 的文本更好读;配合图表帮助理解的文章更好读等等。

筛选完读物,开始阅读,此时可以采用抓文本结构、找中心论点和找分论点和证据等方式,把文章的轮廓描绘出来。如果你是个领域新手,很可能会读不懂轮廓里面的细节,你可以选择不读,获取到结论就好。如果你是个领域熟手,可以逐个去分析那些「填充块」,看是否有逻辑漏洞,然后再在文章的层级分析逻辑是否合理。

获取信息时,不需要给不同价值的信息分配相同的权重,重点的重点读,不重要的可以不读。选读和精读相结合,反而可以助你跳出文字的沙漠,从更高的视角去审视文本,抓住文本的核心。